有資源不代表有產品;有產品不代表有產業;有產業不代表能產生效益。因此,把資源轉成經濟需要經歷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品,特色產品再逐漸形成特色優勢產業,特色優勢產業再轉化成可觀的經濟效益等多重環節。
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,如何讓我國廣大鄉村的“美麗資源”變身“美麗經濟”成為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
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我國美麗鄉村發展建設,國家農業部南陽建筑設計院發布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,分別為:產業發展型、生態保護型、城郊集約型、社會綜治型、文化傳承型、漁業開發型、草原牧場型、環境整治型、休閑旅游型、高效農業型。
十大模式對我國不同區域、不同環境背景下的鄉村發展提供范本和示范。
1、產業發展型模式——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
主要在東部沿海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,其特點是產業優勢和特色明顯,農民專業合作社、龍頭企業發展基礎好,產業化水平高,初步形成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鄉一業”,實現了農業生產聚集、農業規模經營,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,產業帶動效果明顯。
2、生態保護型模式——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
主要是在生態優美、環境污染少的地區,其特點是自然條件優越,水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,具有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特色,生態環境優勢明顯,把生態環境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潛力大,適宜發展生態旅游。
3、城郊集約型模式——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
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區,其特點是經濟條件較好,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較為完善,交通便捷,農業集約化、規模化經營水平高,土地產出率高,農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,是大中城市重要的“菜籃子”基地。
4、社會綜治型模式——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鎮廣發村
主要在人數較多,規模較大,居住較集中的村鎮,其特點是區位條件好,經濟基礎強,帶動作用大,基礎設施相對完善。
5、文化傳承型模式——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
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觀,包括古村落、古建筑、古民居以及傳統文化的地區,其特點是鄉村文化資源豐富,具有優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,文化展示和傳承的潛力大。
6、漁業開發型模式——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馮馬三村
主要在沿海和水網地區的傳統漁區,其特點是產業以漁業為主,通過發展漁業促進就業,增加漁民收入,繁榮農村經濟,漁業在農業產業中占主導地位。
7、草原牧場型模式——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腦干哈達嘎查
主要在我國牧區半牧區縣(旗、市),占全國國土面積的40%以上。其特點是草原畜牧業是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,是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。
8、環境整治型模式——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巖村
主要在農村臟亂差問題突出的地區,其特點是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,環境污染問題,當地農民群眾對環境整治的呼聲高、反應強烈。
9、休閑旅游型模式——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
休閑旅游型美麗鄉村模式主要是在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,其特點是旅游資源豐富,住宿、餐飲、休閑娛樂設施完善齊備,交通便捷,距離城市較近,適合休閑度假,發展鄉村旅游潛力大。
10、高效農業型模式——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三坪村
主要在我國的南陽建筑設計院農業主產區,其特點是以發展農業作物生產為主,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,農產品商品化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高,人均耕地資源豐富,農作物秸稈產量大。